Q
什麼是解離症?
A
這大概是這齣戲以來,最多人問過我的問題吧,我想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相關於解離症的文章與資訊,但就在這裡,我單純想要用自己的角度來解釋什麼是解離症。也許會有與醫學論點不同的看法。
我是在國中的時候被診斷出「解離性人格分裂」的,原因就是解離症日記__1所提及的,我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拿起了椅子砸碎玻璃,而我現在仍然堅信拿起椅子砸向窗戶的人不是我自己——但是這就是矛盾的地方,因為明明大家看到的人就是我呀。於是我說那個人不是我,是另外一個人,眾人也覺得林靖雁不會無緣無故的做這種驚人的事情,所以我身邊的人也覺得,那個不是我所做的,也不願意去相信。
於是,林靖雁在這裡,就被分成了「平常的那個」以及「拿椅子砸玻璃的那個」。
我總是在想,如果那個時候,我能釐清「林靖雁為什麼拿起椅子砸玻璃」這件事情,而不是想著「究竟是誰拿起椅子砸玻璃」的話,或許我現在身上這個叫解離症的症狀就不會存在吧!當我自己用第三人稱在觀看自己的時候,我的思想和身體就是解體的。解體到最後,意識為了補足那個矛盾的存在,開始建立了這個意識的主體認同,也就是被稱之為「拿椅子砸玻璃的那個」我如果不是林靖雁的話,那我是誰?我幾歲?我是男是女?我生活在哪裡?我現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?
我相信無意識的那個我不是我,身邊的人或許大部分也都這麼相信,但如果其中一個無意識的我死了,死掉的會是平常的那個林靖雁,而不是只有那個時候跑去死掉的那個。
解離症對我來說,是一個我不願意面對的自己跳出來處罰自己的病。
(photo by 黃煒翔)
Q
為什麼找了那麼多個導演?
A
一開始,我只想到劇名要叫「林靖雁的解離症」,並沒有想到那麼多,是後來我在跟張吉米討論的時候,我發現到很多時候,對於我自己來講,自己所生活的意識只佔自己全部的1/3。人格之於我的身體,對於我來說就像導演(人格)用不同的方式使用同一個演員(身體),於是,我開始整理短短的日子以來,我曾經遇到以及看過他們作品的導演,我猜想這些人一定會有完全不同的角度。也是在那時候決定,這會是一個導演比演員多的計畫。我開始詢問這些導演,最後找到了這些人。
(圖為解離症筆記-P2:導演)
對於不同的自己來說
說謊和誠實有時候是一樣的
哭和笑也是一樣的
事情的極端對於不同的自己來說
都是一樣的(不管他怎麼努力著)
對他來說,把自己交给其他人
其他的六個人
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
關於這個人的故事:
第一周(8/15-17)
張犄米《葉千林說故事》演員:林靖雁
江源祥《 (瑪麗蓮夢露如是說) 》演員:林靖雁及江源祥的朋友們
王墨林《傅柯是一隻雞》演員:林靖雁
第二周(8/22-24)
林文尹《Reuben. C. Sandman》演員:林靖雁等
林鈺軒《白菊花躺在牠的衣櫥裡》演員:林靖雁、楊瑩瑩
無名氏《寂寞的王小明與他的朋友》演員:林靖雁
*兩週演出有部分血腥,裸露的畫面,請斟酌購票入場。
林靖雁|計畫主持
林庭伃|製作人
黃佩蔚|製作顧問
張依琳|專案宣傳
賴亮嘉|燈光設計
杜文賦|音樂設計
威力楊|平面設計
吳怡瑱|舞台暨服裝設計
陳彥瑋|文字構成
鄭智隆|舞台監督
張零易|導演助理
FB:www.facebook.com/i.cant.remember
Blog:icant-remember.blogspot.tw
Email:lin.jing.yang6@gmail.com
主辦單位:林靖雁獨立製作與他的夥伴們
協辦單位:小劇場學校
贊助單位:文化部
感謝單位:台灣創傷與解離學會、青藝盟